西亚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化妆品行业深度报告从海外巨头经验看美妆企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是哪个部位开始 https://m.39.net/pf/a_9291447.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盛证券,鞠兴海,赵雅楠,萧灵)

1.巨头成长史复盘,他山之石求同存异

1.1.因时因地制宜,欧美/日/韩成熟地区经验对比

化妆品作为凝结了功能/情感/文化等多重价值的消费品,其产业发展受到科学技术水平、经济人文环境、媒介宣传方式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全球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与共性。我们对欧美/日韩等成熟地区的产业发展历程进行对比,并综合考虑我国特定的背景,提炼分析当下对于国货化妆品企业而言较为关键且可行的发展要素。

整体而言:1)欧美:护肤产业的萌芽较早且具有特殊性,而品牌后续发展中的强研发配合强营销打造明星产品,以及抓住当下护肤理念推出新品的思路更具有参考性;2)日本:较早形成的民族自信心结合品牌常年高研发投入所构建的消费者信用背书促进了本土护肤产业的壮大,具有较强借鉴意义;3)韩国:护肤产业的孵化受政策影响较大,成功较难复制,但通过研究本土自然物质原料构建品牌特色吸引消费者,同时借助文化产业推广产品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中国化妆品市场在20世纪70-80年代开始萌芽,初期以国企背景的上海家化为典型代表,而后民营企业逐步创立,跨国公司纷纷入局,21世纪以来外资品牌及传统国货分别依托品牌优势及渠道红利快速成长,年后国货企业上市进程加快,线上化红利催生新锐品牌陆续涌现,后续随着行业新规趋严、疫情冲击、流量红利趋缓等因素驱动,国货龙头有望逐步提升份额并开启多品牌并购整合战略。

1.2.海外重点企业分析:百年老牌,历久弥新

我们重点选取欧美地区的欧莱雅、雅诗兰黛以及日本地区的资生堂、高丝集团进行复盘分析。

1.2.1.欧莱雅:逾年美的传承

欧莱雅集团前身成立于年,公司首款产品——名为”L’Auréale”的合成染发剂由欧莱雅创始人、法国化学家欧仁·舒莱尔(EugeneSchueller)发明。”L’Auréale”即欧莱雅(”L’oréal”)之名前身,致敬了20世纪初潮流发型’L’Auréole”,同时也代表了女性想要赋予头发的金色温暖色调;亦有说法称该名源自古希腊语,意为“美”。

欧仁·舒莱尔时代的从“头”开始(-)。欧莱雅创始人欧仁·舒莱尔曾担任法国索邦大学化学系助理研究员,并结识了一些理发店老板得以了解美发市场。二十世纪初的欧洲大陆正开始流行染烫发型,但市场缺少具备足够安全性、可以大面积推广的染发剂。这一现状引起了欧仁·舒莱尔的兴趣,在不断尝试下他成功研发出第一款无毒染发剂,并获取了人生第一桶金,用这笔钱创立了欧莱雅集团的前身——法国无害染发公司。公司先后推出多款染护发产品及首款防晒油产品。年,出于品牌推广的角度,欧仁·舒莱尔以简化后的产品名称”L’oréal”(即欧莱雅)正式命名公司,相比之前更具时尚属性。同年,公司在巴黎设立总部。

佛朗索瓦·达勒时代的高速发展(-)。伴随着欧仁·舒莱尔的离世,欧莱雅开始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始,佛朗索瓦·达勒(FranoisDalle)担任CEO和董事会主席,欧莱雅开始海外扩张,积极收购战略性品牌,进入高速发展期。期间,在达勒激进的扩张和“抓住新机遇”的座右铭下,集团通过Cosmair公司代理进入美国市场,于年在巴黎证交所上市,年创立高端专业护发品牌卡诗,并凭借上市后的资本扩张先后收购标志性品牌兰蔻、卡尼尔和碧欧泉,创立高德美皮肤科实验室,成功进军护肤、彩妆等市场、扩大战略版图。

查尔斯·兹维亚克时代的注重研发(-)。年研发先锋查尔斯·兹维亚克(CharlesZviak)接替FranoisDalle担任公司CEO,在短暂的执掌期内,Zviak作为化学研究人员为欧莱雅研究实验室的组织工作带入了清晰的理念,鼓励研发进步,将产品创新研究的重点聚焦于质量和产品效果,在此期间对研发的大量投入使集团受益。欧文中时代的翘楚地位(-)。年欧文中(LindsayOwen-Jones)接管公司后延续了达勒的激进扩张主义,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大量的品牌和战略收购。在此期间,集团先后收购了赫莲娜、理肤泉、美宝莲、科颜氏、植村秀等品牌,并且收购了集团在美国的代理公司Cosmair。在欧文中任期内,他带领欧莱雅集团于年突破了百亿欧元收入大关,股价增长超20倍。

安巩时代的地位巩固(-)。安巩(Jean-PaulAgon)接任后提出了“普及化(universalisation)”战略,即理解并尊重差异的全球化。集团进一步加大在欧洲以外的市场影响力,亚太区收入增长迅猛,从年的14.8亿欧元上升至年的98.0亿欧元(年将北亚太区单独拆出,营收为98.6亿欧元),占比也从9.3%提升至30%+。北美区方面,集团积极收购美国彩妆品牌UrbanDecay、NYX、ITCosmetics及美国敏感肌护肤品牌CeraVe,北美区收入从年的39.54亿欧元增至年的81.56亿欧元。在安巩任期内,欧莱雅集团收入从亿欧元上升至超亿欧元,维持了世界第一大化妆品集团的地位。

1.2.2.雅诗兰黛:基业长青的高端化妆品巨头

雅诗兰黛诞生于年,至今拥有76年的历史。雅诗兰黛由雅诗·兰黛及其丈夫约瑟夫·兰黛于纽约创立。雅诗·兰黛出生在纽约皇后区,从高中时期起就对化妆品产生了兴趣,并从叔叔那里学会调制面霜的方法;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雅诗·兰黛开始在美容沙龙向女性顾客展示并推销自己的护肤和美妆产品;年她和丈夫正式创立公司,推出四种原创美容产品,一年后公司有了第一个大订单:萨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货店下达的价值美元的订单。年,公司推出了超高端产品白金面霜,定价为前所未有的美元/罐(16盎司)。

雅诗兰黛的高速发展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全球化进程方面,在雅诗·兰黛的儿子莱纳德·兰黛于年加入公司后推动了国际扩张,公司自年起先后进入了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瑞典、香港、南非等市场。品牌方面,在年之前集团仅有一个品牌即雅诗兰黛,在注重多品牌战略的莱纳德的领导下,公司于年推出了男士香水和护肤品牌Aramis,之后又创立了包括倩碧和悦木之源在内的多个品牌,并收购包括MAC和BobbiBrown等品牌进行扩张,有效降低了对单一品牌的依赖性风险。年,集团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年,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至此,雅诗兰黛实现了从一家美国化妆品公司向世界化妆品巨头的转变。

雅诗兰黛的家族企业氛围浓厚,家族成员占据核心管理层职位逾七十年,投票权高达85%。截至年,兰黛家族对集团的投票权占比仍高达85%。雅诗·兰黛的大儿子莱纳德毕业于沃顿商学院,从八十年代起担任公司CEO直至年、担任董事长直至年,小儿子罗纳德同样毕业于沃顿商学院,目前仍担任倩碧实验室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孙辈中,威廉目前是集团的执行主席兼董事会主席,艾琳担任雅诗兰黛风格与形象总监,简担任企业营销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数据官。雅诗兰黛近十五年维持较快增长,财年营收达.29亿美元。-财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从70.38亿美元增长至.29亿美元;尽管年集团受到疫情影响,但恢复较快,财年展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1.2.3.资生堂:跨越年的匠心美学

资生堂前身诞生于年,是创始人福原有信在东京银座创立的一家西式药房。“资生堂”的命名由创办人福原有信取自易经中的“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寓意大地深厚、孕育新生。年,资生堂研发出第一款美妆产品“红色蜜露”,为装在精美小瓶中的柔肤水。年药店转型正式进军化妆品行业,并于年开设第一家化妆品店。之后相继推出由日本人独立制作的首款香水、不同于充斥市场的白色香粉的七色粉香粉、日本第一款乳霜“按摩霜”等创新性产品,成为当时日本化妆品业的引领者。

资生堂美学的奠定始于品牌创立之初。资生堂创始人福原有信之子福原信三游历欧洲学习艺术,是日本近代摄影的先驱者。年,福原信三从父亲手中接过资生堂,召集顶尖设计师成立意匠部负责产品设计和宣传推广;在日本美学意识的基础上加入西方美学特点,制定了标志性的花椿图案商标。在注重美学设计的福原信三的带领下,资生堂转型成为化妆品公司后伊始推出的各产品设计均具有资生堂独特的东西方相结合的美学特征。年面向化妆品爱好者的杂志“资生堂月报”创刊,后更名“花椿”,旨在帮助女性打造融合东西方美学的个人风格,杂志中经常介绍珍贵的巴黎时装或发型等海外流行信息,为打造资生堂高贵品牌形象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为资生堂带来稳定的客户群。

资生堂的海外销售可追溯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向全球市场的正式扩张从五十年代开始。年,资生堂面向东南亚出口“玫瑰化妆品”,首次在海外开展业务。年资生堂开始在中国台湾销售产品,年资生堂出资成立首个海外销售公司资生堂夏威夷公司,年资生堂开始在意大利米兰销售产品,首次向欧洲出口化妆品,年在美国成立子公司,-年分别成立资生堂新加坡、新西兰、泰国公司,年成立资生堂法国和德国公司,年开始在中国北京销售。

随着日本经济增长陷入停滞,资生堂营收增长趋于稳定。公司的营收从财年的不到亿日元上升至财年的亿日元。在此期间,资生堂收购了北美彩妆品牌NARS以进一步开拓北美市场、减少本土经济停顿的负面影响;此外,资生堂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年至年,公司发展进入瓶颈期。营收从财年的亿日元下滑至财年的亿日元,净利润出现负增长,从财年的亿日元下滑至-亿日元。

年制定中长期战略“VISION”,恢复高速增长。为应对逐渐恶化的增长趋势,资生堂制定了中长期战略,提出了具体的应对举措,战略目标为到年时销售额超过1万亿日元、营业利润超过亿日元的战略目标。战略主要包括:1)品牌和产品策略:高端品牌优先,强化美国的彩妆产品组合、欧洲的香水产品组合;2)营销和创新投资:至年累计营销投资增加0亿日元、加强本地化营销,加大研发创新投入;3)管理架构:建立全球矩阵式组织、加强以人为本的人才和组织发展理念;4)成本结构改革:优化门店库存管理、关闭亏损门店、退出亏损业务。

在该战略的成功实施下,资生堂于和年就分别达到了销售额和营业利润的目标,因此集团在年2月提出了修改后的愿景目标:销售额亿日元,营业利润亿日元,营业利润率达到9.6%(实际销售额及营业利润未达成)。

1.2.4.高丝:“KOSE”品牌矩阵打造的日化巨头

0s:创造高质量化妆品高丝诞生于,年的东京,距今历史76年。公司创始人小林孝三郎在东京都王子区(现东京都北区)成立高丝前身小林合伙企业,开始从事化妆品制造和销售。小林孝三郎秉持共同生存和共同繁荣的经营理念,通过直接向日本各地的零售商销售化妆品来构建公司的销售网络、建立与零售商之间的合作关系。8年,于东京成立小林高丝株式会社;年,高丝成立了高级化妆品制造企业——ALBION(澳尔滨)株式会社。

s-s:推出一系列原创的行业领先产品,年左右,高丝开始进军海外市场,先后进驻香港、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设立子公司。同时,在年代至年代,高丝通过研发活动创造出一系列行业内领先的创新性产品:年高丝创立尖端护肤品牌黛珂,年推出一款名为SUMMERD的无需用水的粉底,年推出ALPHARDRC精华液,年推出雪肌精品牌。在此期间,高丝的产品范围也从护肤领域扩展至日化用品领域,旨在为年轻消费者提供可供消费的产品,从而扩大了集团的客群范围。

s:海外扩张、品牌多元化,年起,集团全面迈开海外扩张步伐。集团先后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韩国设立子公司,并于年起开始在越南销售,年起开始在菲律宾销售,年在中国台湾设立工厂,年进入缅甸市场。同时,集团在原先的品牌组合基础上通过许可协议进一步推进品牌矩阵的多元化。年集团通过许可协议将JILLSTUART(吉丽丝朵)品牌引入日本化妆品市场,年获得JILLSTUART的全球商标权,同年推出ADDCITION品牌,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s:加速全球化,年起,集团开始了亚洲范围以外的全球化进程,此前的海外扩张主要局限在亚洲范围内。在此期间,集团将黛珂等主要品牌推广到北美及欧洲销售。-年集团分别在印度、印度尼西亚、美国和巴西设立子公司;此外,集团于年通过收购美国彩妆和护肤品牌Tarte进一步扩大在北美市场的影响力。年,集团在法国巴黎开设第一家概念店“MaisonKOS”。

集团过去十年收入稳定增长。集团营业收入从财年实现的亿日元上升至财年的亿日元。为迎接集团创立80周年,高丝于年提出了“愿景”。愿景的经营目标是在年销售额达到亿日元、营业利润率超过16%;愿景的具体战略围绕着进一步扩大集团的全球化而展开,目标年海外营收占比超过50%。

2.品牌:数十年积淀打造卓越品牌资产组合

2.1.经验一:从品牌认知出发建立品牌资产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其目的是借以辨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品牌认知,即消费者对品牌的品牌内涵及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上世纪八十年代,“品牌资产的鼻祖”大卫·艾克提出品牌建设的四段里程:品牌知名—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品牌忠诚,品牌认知作为消费者知道品牌后建立起对品牌的忠诚的第一步,是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起点。

2.1.1.名称/LOGO:最直观的独特属性,品牌认知的起点

品牌名称可以传递品牌信息、建立品牌认知。欧莱雅之名前身”L’Auréale”源自古希腊语,意为“美”,同时代表当时欧洲流行发型和头发的金色色调,体现了品牌以美发产品为主的定位和品牌的时尚属性;雅诗兰黛创始人将自己的名字”Esty”变种为具有法国特色的”Estée”作为品牌名称,传递了高贵优雅的品牌调性;资生堂之名源自易经中的“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具有东方美学特征,体现了品牌融合西方科学与东方智慧的前瞻性思维。

品牌LOGO更加直观地创造品牌认知。在资生堂成立之初,仍是一家西式药房,其标志为一只勇猛的雄鹰图案,随着转型成为化妆品店,其标志也发生了变化:资生堂标志性的花椿(即山茶花)标志由公司首任总裁福原信三于年设计,其中一朵姿态向上的花代表品牌的“进取之心”,另一朵颔首低眉的山茶花则代表品牌的“感谢之心”,简洁流畅的曲线凸显现代美与古典美的结合,结合资生堂发行的《花椿》杂志,消费者见到品牌标识时能够联想到独具美学风格的品牌属性。

此外,在字号设计上资生堂同样别出心裁。福原信三于年号召创造店铺专属字体,当时意匠部的成员们将数种中国古典经书的字体作为参考,设计出“宋朝风书体”,经过多次改良和修正,终于完成了资生堂日文字体。年资生堂的英文字体诞生,SHISEIDO的两个“S”向右倾斜,以求整体的平衡美感。该两种艺术字体被广泛地运用在报纸杂志广告,为建立消费者对资生堂的品牌认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1.2.品牌风格:消费者视角中的品牌含义

纵观各海外巨头品牌均具有其独特风格,品牌风格背后往往蕴含着一种文化和身份。以高端化妆品巨头雅诗兰黛为例,在雅诗兰黛开始做广告之初,创始人雅诗·兰黛就将“奢华感”定为品牌风格,在产品罐子外观上选择淡绿松石色以传达这种奢华感。年雅诗兰黛推出的白金面霜开启了奢华护肤品类的先河,该产品宣称将25种世界上最珍贵的成分与当时最非凡的科学相结合,由安迪·沃霍尔操刀的广告在Harper’sBazaar杂志上刊登,产品定价为前所未有的美元/罐(16盎司)。

营销和渠道传递品牌信息,独特的品牌风格建立品牌认知。以资生堂为例,资生堂在年代开始进入欧洲市场,但在当时的欧洲没有引起太多的水花。年,资生堂(福原有信之孙福原义春语)与法国艺术家芦丹氏(SergeLutens)合作,后者通过极具东方哲学的广告和海报等艺术作品帮助资生堂打造了国际化形象,使得“资生堂的形象在五年之内就被整个巴黎家喻户晓”,为资生堂进入欧洲提供巨大帮助。

2.1.3.品牌实力:口碑单品承载品牌认知的核心

品牌硬实力来源于产品的品质,硬实力强的品牌会被消费者记住且形成不可扭转的心智认知。纵观四家集团各代表性品牌,均具有其口碑载道、经久不衰的明星单品。

2.1.4.时间沉淀:消费者建立信任信赖的过程

时间沉淀是消费者和品牌之间建立信任的过程,品牌形成需要长久的底蕴沉积。艾瑞咨询对中国Z世代的调研显示,Z世代更倾向于使用品牌沉淀久的护肤品牌,对经过时间沉淀的护肤品牌具有更高的认同感和安全感,年Z世代购买护肤品国外品牌TOP5为欧莱雅、雅诗兰黛、兰蔻、资生堂和SKII(调研样本数N=);在彩妆方面年Z世代购买国外品牌TOP5为雅诗兰黛、欧莱雅、兰蔻、美宝莲和迪奥,同样是形成时间较长的品牌(调研样本数N=)。

2.2.经验二:从品牌数量、覆盖品类、定价和集中度看多品牌战略

四家化妆品集团巨头均实施多品牌战略、具备非常完善的品牌矩阵。从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高丝这四个单一品牌,以自研和收购形式分别延伸开发出多个知名品牌;多品牌战略有效降低了集团对于单一品牌的依赖性风险,并且通过品牌矩阵多层次阶梯式地对品类、价格、风格的全方位覆盖,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攻占细分市场。

2.2.1.品牌数量位于30~50个区间,全品类以护肤+彩妆为主线

四大集团均构建了数量多达30~50的品牌矩阵,覆盖品类范围广泛。品牌数量:欧莱雅高丝资生堂雅诗兰黛,分别为49/39/35/32个。品类覆盖:四大集团品牌均覆盖了护肤、彩妆、香水、个护(包括美发)和男士美容领域,并以护肤、彩妆为主线。纵观其发展历程,各大集团均从一个品类为起点实现对全品类的延伸。欧莱雅集团旗下品牌49个。所有品牌按照集团业务部门可分类为大众化妆品部(ConsumerProducts)、高档化妆品部(LOréalLuxe)、专业美发产品部(ProfessionalProducts)和活性健康化妆品部(ActiveCosmetics)四个板块,其中高档化妆品部品牌数量最多,大众化妆品部、专业美发产品部、活性健康化妆品部依次次之。

2.2.2.品牌区隔关键为定位目标客群,高端化趋势明显

各集团旗下品牌全面覆盖各层级价位,通过多品牌战略实现对价格带广覆盖。相较而言雅诗兰黛集团整体定位更加高端,其平价品牌DrJart+、TheOrdinary等近年才通过收购取得,高丝集团相较于其他三家集团则在超高端价位缺少布局。

欧莱雅、雅诗兰黛及资生堂集团的多品牌战略下,各品牌区隔定位、具有独立性,明确的品牌风格及定位有助于精准定位消费人群及提高定价能力。雅诗兰黛的品牌战略强调各个品牌的独立性,每个品牌都有一个单一的全球形象,通过一致的标识、包装和广告来提升其形象,并将其与市场上的其他品牌区分开来,从而使品牌矩阵具备品牌风格及品牌定价的差异化。风格新潮的品牌的价格普遍较低(图表右侧),定价较高的品牌普遍集中在风格较为经典的品牌(图表第二象限vs.第一象限),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品牌风格定位的目标消费人群不同导致定价差异,新潮品牌目标消费人群年龄层更低、消费能力有限,二是品牌想要提高定价能力往往需要建设相应的“品牌即身份”的心智认知,导致品牌调性提升、趋向经典化。

资生堂品牌区隔的一大特点在于旗下一些品牌精准定位目标年龄段消费者,而设立年龄范围的意义在于,定位相应消费能力的群体并向该群体消费者传达明确的定位从而建立品牌认同。在大众化妆品类中,PRIOR的定位是日本50岁以上女性的美容品牌,其产品包括护肤、彩妆和头发护理,GRACY的目标人群是40岁以上的忙碌职业生活的消费者,Integrate面向二十至三十几岁的女性消费者,而恋爱魔镜和Za则定位于面向十几到二十岁的年轻消费者的开架美妆品牌。

高丝集团的多品牌战略下品牌兼具区隔性协同性。高丝旗下品牌可按品牌独立性的划分维度,分为以企业名称冠名的“高丝品牌”(独立性低)和以高独创性而著称的“单独品牌”(独立性高),体现了不同于其他三家集团的品牌区隔方式。尖端品牌以单独品牌为主,包括知名品牌黛珂和澳尔滨,高端品牌高丝品牌及单独品牌各占一半,日化品类下品牌多为独立性低的高丝品牌。“高丝品牌”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消费者在接触该类品牌时可直观地联想到高丝,其优势在于关联性高、品牌协同效应强,劣势在于较为模糊的品牌边界使消费者很难为已经定位中端的同一品牌名支付较高溢价,限制了品牌的提价能力。

收入端和利润端均为高端品牌占优,高端化趋势凸显。根据分业务部门或分品牌近年的收入端表现来看,高端品牌的收入占比提升/高端品牌表现较好成为各集团的共通之处,以及盈利端表现来看,高端品牌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利润空间。资生堂集团对未来几年的全球美妆市场分析预计鉴于越来越重视皮肤健康的趋势,高端市场将恢复到平均每年5-6%左右的增长。

欧莱雅:从收入端来看,高档化妆品板块已于年取代大众化妆品板块成为集团第一大收入来源。年,大众化妆品部、高档化妆品部、专业美发产品部、活性健康化妆品部的收入分别占集团总营收的37.9%/38.2%/11.7%/12.2%。过去五年,高档化妆品部和活性健康化妆品部收入增长明显,分别从年的76.6/18.6亿欧元上升至年的.5/39.2亿欧元,占比分别提升7.4/4.7pcts.根据年年报分析,中国市场方面,兰蔻、巴黎欧莱雅、科颜氏、赫莲娜、修丽可、阿玛尼美妆、圣罗兰美妆和3CE表现强势(均为中高端品牌,高端品牌居多)。

从利润端来看,各品牌板块经营利润率在20%-25%之间。年,大众化妆品部、高档化妆品部、专业美发产品部、活性健康化妆品部的经营利润分别为24.7/28.2/8.1/9.9亿元,经营利润率分别为20.2%/22.8%/21.3%/25.2%;过去五年活性健康化妆品板块经营利润率略有提升,其余板块较稳定。

雅诗兰黛:从品牌表现来看,近年来集团在中国市场表现强势的品牌主要包括雅诗兰黛、海蓝之谜、TomFord和MAC等,其中前三个为超高端及高端品牌,MAC为中端品牌。北美市场方面,近年来受疫情影响较大,特别是MAC、倩碧和Toofaced销售额的下降造成了北美区整体销售额的下降。资生堂:各品牌板块的收入贡献在不同地区市场展现出较大差异,日本本土大众化妆品收入最高,中国市场则更加青睐高档化妆品。在日本本土市场,大众化妆品板块为资生堂第一大收入来源且占比超过一半(年占57.1%),年高档化妆品和个人护理的收入分别为/亿日元,占比25.3%/8.9%;在中国市场,高档化妆品板块为资生堂第一大收入来源且占比超过一半(年占60.3%),年大众化妆品和个人护理板块的收入分别为/亿日元,占比27.0%/11.6%。

高丝:从收入端来看,尖端及高端品牌板块贡献了集团收入的近80%,占比不断提高。财年,尖端及高端品牌/日化品牌/其他分别创收.8/.3/24.7亿日元,分别占集团总营收比78.2%/20.9%/0.9%。过去五年,尖端及高端品牌板块收入占比从FY的74.6%上升3.6pcts来到78.2%,日化品牌板块则从FY的24.6%下降3.7pcts至20.9%。受年疫情影响,FY尖端及高端品牌板块和日化品牌板块营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相较之下尖端及高端品牌板块收入降幅更小。

从利润端来看,高丝尖端及高端品牌在疫情前的经营利润率在17%-20%之间,FY受疫情影响下滑至8.5%;日化品牌疫情前的经营利润率在7%-8%左右,近两年经营利润率大幅下降,出现微利甚至亏损。

2.2.3.核心品牌贡献显著,依地区市场规划品牌优先级

欧莱雅:核心品牌第一梯队巴黎欧莱雅、兰蔻、美宝莲CR3近50%,前十品牌CR10约80%。年第一梯队三大品牌共占集团收入约49%,其中巴黎欧莱雅占比超20%,CR3相较年的57%略有下降。第二梯队各品牌收入相对较为接近,在过去五年均取得增长,年占比分别位于2%-11%之间。年前十品牌共占集团总销售额约87%。美宝莲为前十品牌中唯一一个在过去六年销售不断下滑的品牌,正在被第二梯队不断拉近距离,而理肤泉有望超过美宝莲成为欧莱雅品牌的第一梯队。

中国市场放大头部品牌效应,品牌集中度情况和全球相比有较明显差异。两大超百亿品牌巴黎欧莱雅和兰蔻一骑绝尘,助力集团奠定其在中国市场地位。集团在中国的品牌CR2明显更高,与第三名(美宝莲)销售额之间出现断层,集团全球第四大品牌卡尼尔则因为定位不明/渠道运营不佳等多重因素而退出中国市场。从增长幅度来看,中国市场高端化+功效化消费趋势明显。高端化品牌如YSL美妆(CAGR5=67%)、阿玛尼美妆(CAGR5=53%)、赫莲娜(CAGR5=59%)、兰蔻(CAGR5=33%)在过去五年的国内市场取得成倍式增长,功效护肤品牌如理肤泉(CAGR5=27%)和科颜氏(CAGR5=23%)均增长亮眼。

雅诗兰黛:全球四大核心品牌依次为雅诗兰黛、倩碧、MAC和海蓝之谜,CR4约80%。其中雅诗兰黛约占三成左右,倩碧约占两成左右。从增长角度来看,在全球范围内雅诗兰黛和海蓝之谜取得销售额增长,倩碧和MAC则出现收入下滑;在中国市场四大品牌均取得增长,但增长程度不一。

资生堂:八大核心品牌合计销售额占比约六成,其中资生堂、CPB、怡丽丝尔三大绝对核心品牌占比18.8%/12.0%/6.5%。集团核心品牌共八个,分别为资生堂、ClédePeauBeauté(肌肤之钥)、NARS、IPSA、LauraMericer、怡丽丝尔、安热沙和DG。该八个品牌于年创收亿日元,占集团总营收的57.1%,并于年贡献收入增长约0亿日元,贡献了集团收入增长的90%;其中资生堂、CPB、怡丽丝尔为集团三大绝对核心品牌,三者于年的销售额分别为//亿日元,分别占集团总销售额的15.3%/11.1%/7.0%,计算得到于年的销售额分别为//亿日元,占集团总销售额19.3%/12.9%/5.4%。NARS在集团内份额增长迅速,于年销售亿日元(占比6.1%)超过怡丽丝尔成为集团内部第三大品牌。据公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