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特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古西亚艺术的结晶,一脉相承与多方综合,苏
TUhjnbcbe - 2024/3/3 16:51:00

引语:

古西亚文明包含了今天的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等广大地域,其中心则是主要位于伊拉克境内的两河流域,西方通常按其希腊文读音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意为两河之间)。在地球上,西亚和埃及可以说是近邻,都位于亚、非两大洲的交接点上,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便是人文荟萃、交流频繁的地区。西亚和埃及这两个古代文明的摇篮很早以来便信息相通,远古文物上常可见两地联系的痕迹。

一、两河流域的地貌文明

两地甚至几乎是在公元前年之际同时同步进入文明,并且它们创建文明的基本条件也近似,都是在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基础上凭靠大河流域水土丰美而率先焕发文明之光。可是,倘若把西亚的两河流域与埃及的尼罗河谷地相比,它们就像生活中各自富有个性的人物,两者的具体面貌和性格特征迥然不同。这种相近而又互异的历史特点,古埃及人在接触到两河流域之后对此十分感概。

他们惊叹这里不像尼罗河那样是一条河而是两条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尼罗河由南往北流,而两河则由北往南流;尼罗河涨落准时,水量恒常,而两河涨落则有先有后,并无定规,有些年它们涨落先后有序,流量平稳,但隔不久便突然来一次同时暴涨,洪水滔天。两者各自的乡土风俗、山川形势和历史传统的差异则更大。具体来说,埃及是封闭壅塞,西亚是四通八达;埃及是一族一国,自成一统,而西亚则是民族众多,朝代和民族兴亡同步;埃及国体单一,有分有合而以合为主,西亚则多国并立,后期出现统一帝国,但其统治很不牢固。因此,埃及是单一的天下而西亚是多元的世界……这些巨大的差异曾使追求永恒和稳定的古埃及人迷惑不解,但却是人类文明多样发展的必然格局。

与埃及那种永恒和稳定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西亚显现了纷繁和无序,但它绝不是没有中心,没有一脉相承的文明传统以及艺术传统。西亚文明的发源地是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这里的古代居民——苏美尔人虽然与以后的西亚各族均无亲缘关系,但他们创造的文明却是后代各族的共同遗产。从文字体系、科学技术到艺术风格,苏美尔人都为日后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腓尼基人、波斯人乃至希伯来人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随后,各族又都依其民族特性和兴起态势而有所变异、发展和创造,在苏美尔文化的深厚根基上又生长出缤纷多姿的花叶,结出多种多样的果实。因此,当我们探索和研究古代西亚艺术时,如果要对它有比较全面的了解,那么把握一脉相承与多方综合两者辩证统一的特点便是其中的关键。何况西亚古代各国和各族在社会结构形态上是基本一致的,如经济上以农业经济为主,*治上强化王权和神庙的统治,这种基本一致也适用于包括古代埃及、印度和中国在内的广大的东方文明国家,所以它们之间的差异与西方文明的古希腊和罗马相比,总的来说仍是大同小异。

二、苏美尔文明的艺术特征

苏美尔(Sumer)艺术是古代西亚艺术的源头。苏美尔人的来源虽然我们仍不清楚,但他们进入两河流域以后开发和创建古代文明的历程却可以从考古发掘中得知其大略。今天我们称为苏美尔地区的两河流域南部入海口一带,最初是一片沼泽低洼之地,新石器时代无人居住。直到新石器时代之末,人类掌握了更多的生产技术,能搞好排涝蓄水的灌溉管理,这片沼泽低地才被逐渐开垦为良田沃土。苏美尔人大约是从公元前年前逐渐迁入这片地区的,经过千余年的辛勤开拓,当数百里平川阡陌连绵、村镇众多之时,苏美尔人也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产生了国家,这不能不说是一段史诗般的开辟鸿蒙、创建人文的过程。这段时间前有欧贝德文化(UbaidianCulture,约公元前—前年),后有乌鲁克文化(UrukCulture,约公元前—前年)。在欧贝德文化后期已可见城镇的兴起、建筑的繁盛和文字的雏形,而乌鲁克文化之初则以众多奴隶制小国的建立为表征,说明人类最早的一个文明已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

大约从公元前年开始,苏美尔地区不仅产生了众多小国,而且逐渐形成了共同的苏美尔文字,出现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宫室、神庙和艺术作品。但与埃及不同的是,苏美尔地区众多小国长期存在,历经千余年也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当埃及进入金字塔时代,全国统一已非常牢固之时,苏美尔地区仍是众邦林立,历史上称之为苏美尔早期王朝(约公元前—前年)。

各个小国各自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附近乡镇形成其势力范围,可称之为城邦,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乌鲁克(Uruk)、乌尔(Ur)、拉格什(Lagash)和尼普尔(Nippur)等。它们都有各自的王朝,但宗教、文字和文化艺术却是共通的。在后代的文献中(例如犹太人的《圣经》),虽然偶尔提及这些城市,但也只是片言只语,所以后人对其历史和文化茫然无知。直到现代经过考古发掘,它们各自才以其废墟面目出现于荒烟蔓草之中,乌鲁克城便是其中之一。

二、乌鲁克的神庙文化

乌鲁克城中心有一个很高的土台,这是它的主要神庙——安努(Anu)神庙的所在地。苏美尔这片平原既无高山石材,又无森林木材,因此这里的建筑都采用土砖,最初是晒干的泥砖,以后才有烧砖。土砖砌筑的神庙常在同一地点多次兴建,那里的地基便一次次加厚加高,几百年后,经过无数次的加高增建,原来建庙的平地便垒成一座高台,形同塔体。新建的神庙建于高台,实际上处于塔体之上,所以称为塔庙(苏美尔语称为吉古拉特,Ziggurat)。随着塔体越筑越高,并且分为数层,远看有点像阶梯形金字塔,但与金字塔不同的是,它仍是一座神庙而不是陵墓。因此,高台状的塔体虽然占据了整个建筑的极大体积,但建筑的主体仍是塔顶平台上的神庙或神殿。

乌鲁克城土台上的安努神庙可以说是这类塔庙形制最早形成的一个范例。这座高台上的神庙外壁涂以罕见的白色石灰,故又称白庙。白庙遗址前方有阶梯的部分是神庙土台状塔体的一角,阶梯旁塔体的墙面还有部分遗存,可见墙面以扶垛组成垂直的凹凸相间的装饰带。这种装饰带既能加固塔体,又可产生整齐坚固的视觉效果,日后成为西亚建筑装饰墙面的传统手法。墙后的土台原是实心的,但它的堆积层实际上包含了以前各次增修新建神庙的遗迹,我们从挖开的地层及其上下层的遗物中犹可见其一二。塔体的上方,就是这座著名的白庙了。

此庙整体是一座宽大的殿堂,顶盖早已破毁,只见白色的颓垣断壁。殿堂呈长方形,在中央略靠后墙之处置一祭台,四壁都采用前述的垂直凹凸带装饰,大殿左右两边内墙与外墙之间形成两排小房间,用以存放祭物和安置通向庙顶的楼梯。庙顶是采用木梁构筑的平顶,上铺一层泥,在当地比较干旱的天气下已足以挡风遮雨。殿堂整体来看就像一个立方体的盒子,加上整齐的凹凸带装饰,给人一种略带现代风格的简洁朗爽的印象。

在乌鲁克之后,苏美尔早期王朝的各个城邦都建造了各自的塔庙。为了供奉诸神,此时建造的塔庙不是一座而是多座,规模越来越大,形制也日趋成型。在形制上,采取严格对称和中央轴线的形式,以加强塔庙整体的宏伟气势。与此同时,塔体也发展为多层,每一层都分别采用不同颜色的砖,有的各层台面上还种植奇卉异草,使整座塔庙更显美丽壮观。

苏美尔的塔庙建筑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约公元前—前年)达到高峰。在这之前,阿卡德(Akkad)人进入两河流域,打败了苏美尔各城邦,建立了阿卡德王国(约公元前—前年)。阿卡德人虽然不与苏美尔人同族,但文化上却完全继承了苏美尔传统,所以此时塔庙的建造一如既往并继续发展。

阿卡德之后,苏美尔人的大邦乌尔建立新王朝并再度统一苏美尔全境,使苏美尔文化发展达到最后的高潮。此后,苏美尔人为巴比伦人所同化而逐渐消失于历史舞台,苏美尔文明也逐渐为巴比伦文明所替代。乌尔第三王朝一统天下后,王权空前增大,乌尔国王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建造乌尔城及其塔庙,从而建筑艺术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这时塔庙形制已趋规范,规模更为宏大,对塔庙的宗教意义也有了新的解释。人们设想塔体宛如人造之山,塔顶神庙是最易接近天神、最能沐浴神恩之处,它的神圣意义非平地上庙宇所能体现。有了这种新的解释,塔庙遂在苏美尔宗教建筑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以后西亚各族也都信奉这一信仰,纷纷建造塔庙。

巴比伦人、亚述人也是这样,甚至希伯来人中流传着巴别塔的神话(故事是说古人欲造通往天堂的高塔,深知此事后大为恐慌,便使造塔人群讲不同语言,破坏他们的团结一心,从而不能建成高塔)。乌尔城中的塔庙底宽62.5米,长43米,塔体3层,连塔顶神庙共为4层。全塔以宽面确立中轴,在正前方中央设宏伟的梯道直达塔顶,梯道中段加设平台,平台上筑亭阁,平台左右两边又与横行而上的另外两条梯道相连,气势相当雄伟壮观。按原设计,亭阁和塔顶神庙都开拱门,屋顶也采用拱券穹窿构筑,是古代建筑中广泛用拱的最早范例。

乌尔塔庙建造之时(公元前21世纪初),苏美尔文明的发展也达到了其高峰。作为古代西亚日后各文明的源头,苏美尔文明的成就和影响是多方面的,除建筑和艺术外,重要的还有楔形文字和科学技术。楔形文字由苏美尔人发明,后来广泛流行于西亚各地。之所以称楔形文字,是因为它的书写工具以泥板和尖笔为主,笔尖在泥板上的刻痕(也就是字的笔画)呈先粗后细的楔形,西方学术界便称之为楔形文字。

实际上,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已废弃图画符号,较埃及的象形文字更进了一步,并且分别有表音、表意和部首等作用,便于其他民族用它书写自己的语言,所以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和波斯人都用楔形文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在科学技术方面,苏美尔人的一些成就甚至影响到今天。例如,现在全世界通用的一天24小时,每小时60分钟,每分钟60秒,以及圆周、直角的计算公式,最早就源于苏美尔人。苏美尔人喜欢把自己独创的60进位法用于天文历算和科技测量,这一传统被巴比伦人继承,后来又经古希腊和罗马传至西方乃至全球。了解到这些方面的发展,再回过头来看苏美尔的艺术,我们就更能体会日后的西亚艺术与它一脉相承的深厚关系。

结语:

倘若与同时代的埃及古王国艺术相比,苏美尔的雕刻、绘画和工艺美术的发展程度应该说与埃及旗鼓相当,但艺术作品保存的情况远不如埃及,尤其是绘画作品存世极其稀少。在雕刻方面,苏美尔自乌鲁克文化以来的年间常有佳作,但留存至今的也是残损居多。两个文明虽同起于大河流域,有着非常相似的孕育地貌,但是文化上的差异确实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可想而知的是大河文明的产生既有其必然性又充满了各种不同的偶然特点。感兴趣的话不妨多了解一些考古知识去做一下历史的对比。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西亚艺术的结晶,一脉相承与多方综合,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