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特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印证汉藏交流的宣德美学御制观音高足碗领
TUhjnbcbe - 2024/4/25 17:21:00

看过《神雕侠侣》的朋友一定记得,西藏密宗绝世高手金轮法王,身份乃是蒙古国师。虽然小说人物是虚构的,但蒙古和藏传佛教之深厚渊源却是史实。

元朝覆亡以后,中原政权和藏佛关系仍见密切。明初宣德皇帝一方面笃信藏佛,同时又以宗教笼络为治藏政策。是故,此朝御制佛教重器辈出,无论是鎏金铜像、瓷质供器、唐卡圣像、乃至手抄佛经,皆不乏巨作绝品。

今年北京春季拍卖,保利就带来了两件宣德御制佛教艺术品,将于6月7日的晚拍隆重举槌。一件是明朝宫廷佛像代表作-cm高的鎏金观音像;另一件则是「开一代未有之奇」的青花瓷-「永平安颂」高足碗。

乘此良机,我们回到六百年前的中国,一觑见证汉藏文代交流、技艺融会的大明美学。

Lot

明宣德御制铜鎏金自在观音坐像

高度:cm来源:

新田栋一先生(-)旧藏佳士得香港,年10月29日,编号展览:金铜佛造像特展,台北故宫,年出版:

台北故宫,《金铜佛造像特展图录》,年,图版香港佳士得,《香港佳士得二十周年回顾-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精选》,年,第页估价待询

菩萨像要辨识身份,很多时需要从衣装、法器、手印等角度多方面考究。若然头上宝冠(有时是顶髻)上有一尊「化佛」,则可以肯定是观音大士无疑。

「化佛」基本上就是一尊小小的阿弥陀佛,来源有各种版本的故事。按主流说法,观音本是凡人,皈依佛门后受业于阿弥陀佛,最终大觉大悟,于是顶上置佛龛,龛中供奉阿弥陀佛,以报师恩。

由于受造像大小所限,观音顶上化佛很多时只有一个大概轮廓。至于此尊宣德御制观音,体量硕大,达cm之高,化佛造工罕有地精细非常,双手合十,双腿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脸上佛相乃至头上发髻都清晰可见,相当难得。

宝冠上化佛造工相当精细

观音作自在坐姿,左腿跌坐,右腿自然前伸,脚踏莲花,稳坐山石形台座。上身挺直,左手抬起,右手拇指、中指轻拈,于胸前结法印。

一般来说,如此法印视为说法印,源自释迦牟尼在鹿野苑首次阐述「四圣谛」,也就是「初转法轮」的历史事件,故又称为法轮印。拇指与食指或中指相触成圆,象征法轮为方法与智慧之结合,其余三指则代表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早期佛教「三乘」概念。

不过若然考虑到时代背景,如此手势或许是另一种法印-施依印。

右手拇指、中指轻拈,胸前结法印

由于蒙古和藏传佛教之紧密关系,藏佛信仰在元朝时便已相当流行。朱元璋曾经出家当过沙弥,登上大宝后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这位明朝开国皇帝不欲重蹈唐朝中原与藏地(吐藩)战争冲突之覆辙,故遣特使入藏邀请噶举派黑帽系最高法王到南京受封,借怀柔政策安抚边陲势力。

后来燕王朱棣,虽然是起兵篡其姪才登基成为永乐帝,可是非但没有改变父亲朱元璋的西藏政策,而且更为积极笼络藏佛各大派系,恭请上师、分封法王、兴建佛寺。他本人亦笃信藏佛,被上师高僧尊称为「掌控力之轮等七政宝的法王」。

及至宣德一朝,朱瞻基秉承祖父永乐的信仰以及西藏政策,也沿袭御用监内设「佛作」机构专门制作汉藏风格造像。此尊宣德御制观音像,正是此背景下诞生的一代美术品。

宣德帝御容|台北故宫

藏族艺术中,观音菩萨或度母多半结施依印(又称护法印),使善众免遭「八难」。八难为见闻佛法之八种障碍,包括地狱、饿鬼、生长寿天、世智辩聪等等。

施依印是掌心朝外,食指、中指或无名指与拇指相触成圆,其余三指朝上。圆圈象征方法与智慧之结合,三指代表佛、法、僧「三宝」为所依之物。

看此观音像手印,也符合施依印之描绘,以及施者多为观音的现象。

此手印一般视为说法印,但在明朝宫廷造像背景下,也符合施依印之描绘

汉藏风格除了在手印此等形式上体现,也见于观音像整个造型之中。

观音脸相宽大平坦,面容端庄,神态安详,体现明代中原地区普遍流行的审美标准;衣纹写实,衣褶流畅自然,衣服边缘錾刻花纹,也是明朝造像的表现形式和手法;胎体厚重,内膛满敷红色泥土,显示了中原传统的泥范铸造工艺特点。

可是仔细观之,观音同时又受到藏传造像艺术、尤其是明代宫廷造像之影响,全身多处表现出藏式造像的鲜明特征。

例如躯体及四肢,整体非常规范,结构匀称,宽肩细腰,完全不同于明代中原造像常见的丰臃体态,明显受到藏传佛教艺术造像量度的影响。

又例如衣纹表现,虽然采取中原写实手法,惟衣质柔软轻薄,衣纹简洁明快,凸显出体态的优美变化及肌肉的自然起伏,这一点也明显借鉴了藏传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手法。

至于装饰样式,如双耳所戴的圆形耳环、耳边飘扬的缯带、胸部的连珠式璎珞、手足所配的钏镯等,都与藏式和明代宫廷造像的装饰风范一致。

装饰样式,与藏式和明代宫廷造像风范一致

观音整体面貌予人端庄慈祥、娴静温婉的艺术美感,展现出中原地区特有的审美情趣。虽然两种艺术形式之中,中原艺术乃是主流,但却是因为匠人巧妙融会藏传艺术于其中,才使观音像的艺术水平和表现效果远远超越当时的纯粹中原造像。

此等文化碰撞衍生出精彩艺术的结果,成因并非只是皇帝的宗教信仰与国家政策,也与历史脉络甚有关连。

忽必烈统治元朝之时,邀请著名纽瓦尔雕塑匠阿尼哥(Aniko,-)担任总管,与其尼泊尔与西藏弟子为朝廷铸造佛像,兴塔建寺。时至明初,汉人自然开始陆续取代尼、藏两地匠人,但与此同时,宫廷佛像也就承袭了元蒙遗风。

另一点值得一提的是脸相。

观音菩萨本是男儿身,面目有慈悲瞋怒诸相,后来引入中原后,大概于唐玄宗时期开始以女性形象现身。唐、宋、元时期,观音法相仍然男女并存;惟明代以降,中原地区已经绝少看到男相观音。

此尊宣德御制观音,面容端正饱满,双目微合,神态寂静慈祥,不失威严,带有男相特有之俊朗与英气,也是其中的精彩特点。

观音带有男相特有之俊朗与英气,也是其中的精彩特点

五代铜镀金水月观音像|浙江金华万佛塔出土

本尊观音最后一个引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印证汉藏交流的宣德美学御制观音高足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