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21时07分,我国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新华网北京6月6日电6月5日,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作为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的收官之星,风云二号H星不仅继承了该系列卫星的优良品质,优化了我国气象卫星的“天网”布局,而且调整了原定“站位”——向偏西移动,肩负起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气象监测服务的重任。为此记者采访了风云二号卫星研发和应用方面的两位专家。
嘉宾: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风云二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魏彩英
采访人:中国气象报记者王若嘉李慧新华网记者郝多
------------------------------------------------------------------
记者:作为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系列的收官之星,这颗卫星有什么特点?
赵坚:风云二号H星是风云二号系列卫星的最后一颗星,该星对确保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业务连续稳定运行和向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平稳过渡具有重要意义。
魏彩英:风云二号H星上装载有扫描辐射计和空间环境检测器两个主要载荷,可为中国和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实时的可见光和红外观云图、水汽分布图,收集并转发气象、海洋和水文等环境监测资料,播发数字展宽云图,严密监视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天气系统变化。
风云二号系列卫星共有三个批次。H星属于第三批最后一颗星,其主要功能与第三批的前两颗星F星和G星一致,但技术人员研制每一颗新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时,都会充分总结前一颗卫星的经验,用以指导新卫星的研制,所以H星是风云二号所有卫星中可靠性最高、性能最稳定的卫星。本次H星相对G星,共有15项技术得到改进和提升。H星投入业务运行后,将在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及沙尘暴、森林草原火灾的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防灾减灾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信息。
记者:据了解,风云二号H星的定点位置由原定的东经86.5度更改为东经79度,这是为何?
赵坚:这次风云二号H星的定点位置由原定的东经86.5度更改为东经79度,是应世界气象组织和亚太空间合作组织要求而做的变动。偏移后我国风云系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可有效覆盖我国全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印度洋和大多数非洲国家。
风云二号H星的定点位置由原定的东经86.5度更改为东经79度后的覆盖范围。
众所周知,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定位于赤道上空,距离地球公里,位置相对固定。卫星定点经度的改变对卫星姿态控制、数据传输等技术方面提出的新要求,目前的技术力量可以完全满足。
根据国际灾害数据库的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高山、沙漠、海洋等无人区较多,气象资料缺乏,自然灾害严重,相对灾害损失是全球平均值的两倍以上,且以气象灾害居多。风云二号H星定点位置向西部布局,对该地区应对自然灾害、落实该地区对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数据获取及应用的需求有着重要意义。
世界气象组织希望中国加强印度洋区域的卫星观测,避免未来该区域出现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监测空白。H星向西偏移,也正是响应这一愿望。
目前,国防科工局、中国气象局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已签署风云气象卫星应用合作意向书,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气象服务。
魏彩英:中国气象局在今年4月24日发布了《中国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遭受台风、暴雨、强对流、森林草原火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时,可申请启动该机制,第一时间获得风云卫星高频次云图及相关定量产品,为防灾减灾救灾提供及时信息保障。
同时,本次风云二号H星位置向西平移,将为西亚、中亚、非洲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提供良好的观测视角和“定制化”的高频次区域观测,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供及时的信息保障。
记者:风云二号H星位置向西平移,将给我国气象预报将带来那些积极影响?
魏彩英: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原定的东经86.5度H星所覆盖的区域为浅色区域,将定点位置改为东经79度后,H星所覆盖的区域为深色区域。向西偏移后的H星监测范围不仅覆盖了我国全境,还覆盖了欧洲大部地区以及非洲3/4的区域。这一区域位于我国天气系统的上游,加大该区域的观测,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天气系统上游地区的监测能力,优化“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轨道布局,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取气象资料,提高我国天气预报准确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记者:目前,我国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已成功发射并投入业务运行,为何还要发射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H星?风云二号系列卫星现运行情况如何?
魏彩英:风云二号H星的发射对于我国两代静止气象卫星业务接续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风云二号系列的收官之星,H星将与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形成业务上的无缝衔接。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遥感卫星,采用自旋稳定控制方法,20多年的时间里,已成功发射了三批8颗风云二号卫星,其卫星资料和产品广泛应用于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特别在台风、暴雨、大雾、沙尘暴等监测预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预报员监测重要天气必不可少的手段,为各级政府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支撑。目前,风云二号在轨业务运行卫星共有四颗,分别是E星、F星、G星、H星。
风云二号系列卫星虽然功能设计趋同,但它们不断在前颗卫星基础上做优化调整,使得不同的批次有不同的特点。风云二号卫星01批A、B两颗星属于科研试验卫星,分别在年、年相继成功发射,旨在突破关键技术,实现我国静止气象卫星零的突破。02批C、D、E三颗为业务卫星,分别在年、年、年成功发射,实现了静止气象卫星业务化运行,它们的相继投入使用,使我国构成了“双星观测、互为备份”的业务运行格局。
风云二号03批F、G、H三颗为业务气象卫星,它们分别在年、年以及今年成功发射,在性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定标定位的精度上都有很大提升,实现了气象卫星“多星在轨、互为备份、统筹运行、适时加密”的运行模式。目前,风云二号A、B、C星已完成使命离开运行轨道,D星已退出业务运行,E、F星已在轨道超期服役,G星在轨稳定运行。
记者:我国气象卫星的现状如何,未来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怎样?
魏彩英:目前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已达到国际同类卫星先进水平,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成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同时也是国际灾害宪章机制的值班卫星,正在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多家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和产品。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与美(日)气象卫星、欧洲气象卫星呈现三足鼎立之势,东半球的气象预报主要依靠我国的气象卫星提供相关资料。
赵坚:根据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后续还将发射与气象事业紧密相关的11颗卫星,包含3颗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2颗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1颗晨昏轨道气候卫星,1颗高精度温室气体探测卫星和1颗高光谱卫星。此外,还有1颗静止轨道微波探测卫星和2颗降水测量雷达卫星,它们将是两个全新研制的气象卫星。
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将免费接收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和产品。我国将对赠予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卫星云图接收站进行免费升级并提供风云卫星气象应用技术培训,满足该地区对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数据获取及应用的急需。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多项关键技术均是自主研发,气象卫星事业也由以前的“追赶”,变为“领先”,甚至多项科技“并跑”国际。风云气象卫星的国际化服务之路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担当。不忘初心,薪火相传,中国航天事业和气象事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正在稳步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正在此践行。
责任编辑:陈俊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