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年,瑞典国王查理十二突然入侵丹麦,他击败了丹麦军队而获得从前古斯道夫的波罗的海帝国的最西部地区。由于几面受敌,于是他挥师东向,直指觊觎他所控制的波罗的海东岸的俄国和波兰。他的数量上占劣势的军队虽然在猛打猛冲中获胜,但查理未能在年侵入俄国之前在政治上巩固他的军事战果。
在北方大战中的查理十二
俄国沙皇彼得(号称“大帝”),曾经尽力使他的国家摆脱从蒙古时代起就已经存在的野蛮的愚昧。他使俄国面向欧洲,并索求瑞典的沿海领土,以便有一个可以防御的港口。彼得拥有强大的新式炮兵,他决定避免对阵,利用空间和俄国的严冬来对付查理,查理则转而向东南方向进军,希望与乌克兰结盟。查理的供应线受到骚扰;面前的是一片焦土。然而他度过了严冬,年5月围攻仓库城市波尔塔瓦。
沙皇率领大军用较强的火力援救波尔塔瓦。查理使用他经常能取得成功的快速和突击战术,但他不幸负伤,因而不能亲自指挥。他的军队在向彼得进攻中被歼灭了。波尔塔瓦战役是一个不祥之兆,即蒙古化的俄国变成了一个欧洲军事强国,它在欧洲的军事列强中代替了引人注目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俄国“在东欧堑壕的外沿获得一个立足点”。不久,彼得推行一种严格的制度,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成了“俄国还要入侵亚洲的一个不祥之兆”。彼得让欧洲人的效率同蒙古人的残忍相结合,结果便产生了俄国。
萨克斯
年开始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实际上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继续。法国军队的确是衰败中的路易十四的军队。法军最好的统帅是波兰已故国王的私生子萨克斯的莫利斯,他十三岁就成了一个职业军人。年5月11日,他部署在丰特努瓦主战线前面四个多面堡里的炮兵,准确地猛轰正在进攻的英国人与荷兰人。
英荷两军损失惨重,被迫停止进攻。此后,萨克斯蹂躏了荷兰。然而使他声名卓著的倒是他的战争理论。萨克斯的《沉思》一书,于年问世,书中对战术和领导艺术的理解,是自韦杰蒂以后任何著作所莫及的。他哀叹古斯道夫以后的军事式微,他归咎于制作形式上的抄袭,而忘记了原理,靠欺骗和暴力来建军。他走在时代前头:追求后膛炮和滑膛枪、按兵种穿军服、改善连队伙食,培训熟练的步枪手和散兵以打破敌人冲锋,以及废止排枪射击改行瞄准射击等。
但是他建议恢复长矛兵以保护步兵,以便增加滑膛枪手的信心,使他们能够仔细地瞄准目标。他主张五年兵役制。在防御上,他强调多面堡或防守上的战术据点比战壕更为有利。他重视坚决地追击被打败的敌人。萨克斯高度评价战争中的士气因素,强调指出,懂得如何使军队保持高昂的士气才是大将的真正特色。
“打胜仗不在于兵多而在于兵精。”然而从他下面的论断看,他可能也是不时地动摇的,他说:“战争是一门笼罩着阴影的科学,在朦胧的阴影中,人们不能用肯定的步伐前进。惯例和偏见,这些由于无知而自然地产生的结果,就是战争的基础和支柱。一切科学都有原则和规律,唯有战争是一无所有。”萨克斯的军事理论是符合十八世纪的战争的,他反对接受会战,他提出了一个可能性,即“一位将军不需别人强迫他就能够终身进行战争”。
七年战争
七年战争是建立帝国的顶点。早在十五世纪建立帝国就开始了,当时地理发现和探险的时代扩大了欧洲的眼界。大西洋的滨海民族对于绘制和利用陌生海洋的强烈要求,主要是由于妒忌意大利城邦控制着随十字军东征而兴起的东方贸易的垄断权。担心穆斯林世界无情地蚕食衰落中的拜占庭帝国是另一个重要因素。”英国在击败西班牙和消灭大西洋的竞争者荷兰之后,在七年战争中重新开始与法国争夺以海军力量为基础的殖民地优势。英国人的地位很有利,因为法国再一次地分散力量在海上和欧洲大陆上两面作战。英国则把陆战留给他的普鲁士同盟国腓特烈大帝。
1.皮特和殖民地战争
美洲殖民地对各宗主国的意义各不相同:对西班牙,殖民地是“上帝、黄金和光荣”,理论上在同一王权之下是平等的;对于法国,殖民地是传教和皮毛贸易活动的地方;对于英国,殖民地是永久的居留地即社会的安全阀,英国式的生活向这里移殖。英国人在北美战胜法国人,是与英国殖民地的比较繁荣和人口较多相联系着的(年时为一百三十万比八万二千)。美洲战争类似欧洲战争,因为英、法殖民地的移民既在经济上互相敌对,又存在着深刻的天主教对卡尔文教的宗教仇恨。
(1)军队
英国移民采用民军制度,这当然可以追溯到诺曼底人入侵之前的民军。每个殖民地都有自己的军队。多数移民在日常活动中使用枪支,但他们使用武器缺乏正规训练。官兵之间几乎没有界限,一支比欧洲军队更强调由个人负责的军队,不注重队形而要求更多的个人主动性。只有纽约有一支常驻的英国正规部队,但他们的素质很差。法国北美殖民地有统一的民军一至二万人,几乎是强壮男性公民的总和。他们受过相当良好的训练,一般地说,在森林地作战要比英国人强。
年,法国开始沿内陆水道建立木地堡,把魁北克与新奥尔良连接起来。年,乔治·华盛顿上校率领弗吉尼亚民军试图切断敌人扩张的轴线,这条轴线是为了封锁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的英国人,但华盛顿上校没有成功。然而,在战略上,法属北美洲的最大弱点是它的主要河流圣劳伦斯河的交通线。魁北克是它的颈静脉。
(2)布雷多克
到年4月,局势紧张了,在当时欧洲战争中富有经验的爱德华·布雷多克将军开始从向外蚕食的法国人手中夺取俄亥俄河谷的控制权。他完全不懂得非正规的森林战,7月9日,孟农加希拉之役,他在战术上对敌人束手无策,导致毁灭。在殖民地荒野里的一次不出名的战斗并不标志具有战斗力的正规军在美洲的完结。但它的确标志着练兵场式的战争行将灭亡;正如萨克斯早就预言的那样,恢复轻装步兵,而更重要的是,公民士兵的现时代到来了。当英国海军试图封锁圣劳伦斯河进行报复时,战争发生了。
(3)皮特
年威廉·皮特任陆军大臣时说道:“我认为我能拯救这个国家,而别人则不行。”七年战争期间,英国在地中海失利,国运衰败。皮特集中了财权、军权和政权,进行了第一次世界性的战争。他使英国摆脱陆上的战争,从而可以集中力量。他免除了无能的年迈司令官,使用有才华的青年人代替他们。他决心在欧、美、亚各洲彻底摧毁法国的势力。他的打算是在英国最强的方面即海上(包括海外殖民地)采取战略攻势,并在谈判桌上拿海上优势来压住陆上势力以取得胜利。
同时,夺取敌人的殖民地,这样可以获得财力以支持战争,并可以资助在欧洲大陆上作战的普鲁士。为了进一步支持腓特烈,皮特多次对欧洲海岸进行海上或陆地的牵制。
(4)魁北克战役(年9月13日)
皮特利用对大西洋的制海权将美洲的战争扩大为正规战争。年使用轻装步兵战术进攻杜克斯尼堡(后改名皮特堡)取得胜利,进至香普兰湖和圣劳伦斯河谷地。次年夏季,派遣沃尔夫率远征军攻打驻扎在魁北克的蒙特卡姆指挥的法军。
蒙特卡姆的法军正面部署有三百门火炮,在不能获得母国支援的情况下采取了防御战略。沃尔夫企图在圣劳伦斯河北岸建立据点,然后试探性地攻击法军防线,但没有成功。9月12日夜,他渡河翻越一条不被人注意的小路进入亚伯拉罕平原。他置身于蒙特卡姆(此时仍无意应战)和一支法国援军之间。沃尔夫只有几天的供应,而他的交通线是一条崎岖山路。他瞧不起非正规军和美洲军队,他确信法属加拿大民军将会相继逃散。终于蒙特卡姆放弃了他的有利的防御条件,整军应战,而且首先开火。
糟糕的是,他主要依靠线式战术,但他的民军对此并不适应,因为他们习惯于卧倒再装子弹。英军滑膛枪手在三十码内进行两次齐射和一次刺刀冲锋,就这样征服了加拿大。双方的司令官战死;9月17日魁北克投降。显然,这次决战主要是由正规军打的,而且是按欧洲通行的方式打的。
2.腓特烈和欧洲大陆的战争
普鲁士贫穷,人口稀少,更因缺乏天然屏障,为几个侵略成性的国家所包围,所以在战略上是有弱点的。它原来是非常能干的霍亨索伦家族的一群互不相连的私人领地,后来形成国家。在路易十四的战争时期,他们开始建立俭朴的高效率的政府,并利用获得改善的土地资源建立了一支与他们的人力或物力都不相称的军队。依靠这支军队,他们在欧洲崭露头角,并且开始进行扩张和兼并活动。多恩写道:“不是普鲁士创建了军队,而是军队创建了近代普鲁士。”国王亲自指挥这支创建国家的军队。
腓特烈二世,即腓特烈大帝,独揽军政大权。军官们出身于容克地主,他们是贫穷、傲慢、严厉的乡村贵族。他们是欧洲最精明、最团结的军事阶层,他们奋发、献身、为他们的新教会、国家和国王患诚服务。他们所受的专业训练是欧洲最好的。按地区征集。省划分为若干州,每州征集一个团。如果不征集从事生产的,产生经济了理们中产阶级,就永远征不到足修数量的曾备士人当民在洲是述和情况统大运征有人服役。因此普鲁士的進天率在欧训龙旅商的,必须使招罚来控制军队。
军官对士兵有生杀权。部队按照当时盛行的线式战术进行严格的训练,以便施展腓特烈拿手的机动战略。他的步兵使用铁推弹杆,从而增强了火力。年腓特烈二世即位时,他的八万名陆军是欧洲一支人数众多的军队,仅次于法、俄、奥而居第四位。腓特烈趁奥地利落入一位妇人玛利亚·特里萨手中之机,侵入富庶的西里西亚,在此之前进行决战是无益之举。
年4月10日在莫尔维茨战斗中,他的优秀炮兵和高效率的步兵射击证明了优秀的奥地利骑兵不是他们的敌手。在接着发生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腓特烈实现了他对西里西亚的要求,但是奥地利图谋报复。奥地利改变其传统的与英、荷联盟反法的态度,转向法国和俄国求助。因此,年1月英国人在确知美洲殖民战争不可避免之后,与腓特烈缔结防御同盟,因为这样可以保护他们国王的日耳曼领土汉诺威。这就引起欧洲大陆的七年战争。
(1)罗斯巴赫战役(年11月5日)
年10月,腓特烈的顽强战斗的步兵在洛博西茨战胜奥地利和萨克森的军队。他占领了萨克森的首府德累斯顿,肆意洗劫,掳取财物充实自己的战争基金,并强迫一部分萨克森军队服役。在波希米亚的一次非决定性的战斗之后,他发现自己有陷入重围的危险,乃迅速调动,尔后在罗斯巴赫又遭遇到成倍的法、奥大军。腓特烈注视着他们缓慢地越过泥泞地带,企图绕过他的左翼,切断他的交通线。
他迅速变更部署准备迎击。敌军误以为他的行动是要撤退,便加快了前进速度。腓特烈的四千名骑兵在炮兵掩护下冲击正在行进中的敌人,一小时内就把他们击溃。因为他的军队中大部分是强迫服役的,腓特烈担心他们逃亡,所以不能实施追击。法国的有生力量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罗斯巴赫战役证实了一度强大的法国陆军的衰落。英国给普鲁士的补助金增加了七倍。
(2)法国陆军法国陆军
仍然是路易十四衰落时期的陆军。军官团,尤其是职位较高的军官,都与宫廷有密切关系。阴谋是保住和提升军职即贵族谋生之道的必需手段。上校和将军很少到他们的防地去。每十五名士兵就配有一名军官-通常是既不懂战术也不懂指挥的军官。军队中往往职少官多,这是因为增发任职令的缘故。他们拥有庞大的辎重队。最后,任职令和部队的买卖把新兴资产阶级和旧贵族之间的阶级斗争引进到军队中来了。
(3)洛伊滕战役(年12月5日)
腓特烈仍不得不与侵入西里西亚的奥地利主力部队斗争。他在十五天内行军一百七十英里与奥军会战于洛伊滕。奥地利的阵地坚固,但长度超过五英里。腓特烈以骑兵佯攻奥军右翼欺骗敌人,然后用斜形战斗队攻其左翼。普军摧毁奥军左翼之后转过来席卷奥军全线。奥军试图重新整队,但没有成功,挤作一团的步兵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傍晚,腓特烈指挥骑兵冲锋,全歼三倍于己的敌军。腓特烈严格遵守集中和节约兵力的原则,因而获得辉煌的胜利。这一次他进行了猛烈追击。随着奥军的失败,西里西亚重归普鲁士之手。拿破仑认为洛伊滕战役是“机动和决心的杰作”,单是这一战役就足以使腓特烈跻身于伟大将领的行列。
(4)佐恩多夫战役(年8月25日)
为了保卫普鲁士,腓特烈在进行了一年没有结果的机动之后,与俄军会战于奥得河。像以往一样,普军在数量上仍居于劣势。他诱敌进入一个环形防线,以正面攻击获胜,但损失如此惨重,以致未能阻止俄军撤退。那时腓特烈为新的问题所困扰。他无法补充被严重削弱了的军队的损失。从前无能的酸方的将军正在吸取经验教训。10月14日,奥军以花行军奇袭腓特烈于截赫基尔申,竟打败了他。
随后,年8月12日,俄国人在库涅斯多夫报了佐恩多夫战败之仇,这是腓特烈遭受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腓特烈把他的百分之四十八的老兵浪费在一连串不协调的正面攻击中。此后,腓特烈采取机动防御,一般来说是出于避免战斗的必要性。普鲁士在经济上不能支持长期战争;敌军数量上的优势终于开始使腓特烈疲于应付。
在年,随着皮特失势,英国抛弃腓特烈,寻求与法国单独媾和。各同盟国协调了作战的计划,对普鲁士实行分进合击。腓特烈频繁调动以避免灾难,但是真正拯救他的是政治。俄国女皇伊丽莎白逝世后,彼得三世继位;他是一个亲普鲁士派,他放弃胜利而与腓特烈和平友好。在殖民地被皮特的战略击败的法国,在大陆上也不再强大有力,实际上已被抛弃的奥地利则与腓特烈达成维持战前原状的协议。
(5)评价
除了马尔巴勒之外,腓特烈之前的十八世纪总的来说是防御战争。普鲁士人接受了蒂朗纳的关于运用机动以威胁敌人供应线的观点,同时也认识到进行决战需要实施进攻战。敌军是普鲁士人的主要目标。通过操练和训练,普鲁士人具有了强大的机动性和快速性。腓特烈通过争取和掌握战略主动权,从内线使他的军队对付欧洲三支最强大的陆军。在战术上,他完善了斜形队形,突出一翼而收缩另一翼,以便取得局部数量优势,用以攻击敌方侧翼。像古斯道夫一样,他强调火炮和滑膛枪的火力。然而,腓特烈坚持战术进攻,以便完成战略防御。歼灭战可能也在他的考虑之中,但他力不从心。
3.七年战争的结果
年签订巴黎和约,战争以腓特烈重新获得西里西亚而结束。他曾经被英国抛弃;他和普鲁士为此始终没有宽恕英国。奥地利和俄罗斯没有什么重大损失。这场战争对英国最具决定意义,它获得了密西西比河以东和加拿大的法属美洲领地,并使法国在印度只能保住几个商站。英国一跃而为最主要的世界强国。法国经历了多次战争,最后处于财政崩溃状态,因财政赤字而大伤元气,其殖民地和舰队都被削弱了。然而它保留了世界各地的一些重要港口,因而还有复苏的能力。最后,英国的海上优势虽然暂时无敌于世,但这对它却是一个不祥之兆,因为它的美洲殖民地在没有外患之后,就安居乐业起来了。
海战的发展
指挥
虽然在技术上没有多大进步,但是关于海军指挥的一个老问题到十八世纪末差不多解决了。年,英国海军上将鲁克给他的舰长们发下一份《基本战斗教范》。遗憾的是,这份教范再版时,以“永久”两字代替了“基本”,结果要求严格执行启蒙运动时流行的海上法规。海军上将宾在年因违反舰队横列队形的规定,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
年霍克卓有成效地应用了这一条规定,当时他追击一支法国舰队,穿过基贝龙湾一直坠入一条小河。但是,这种权宜之计意味着舰队司令要放弃实际控制。上述的问题直到海军上将肯彭费尔特编写了信号词汇手册后才得以解决。只是该书拖到了年特拉法尔加战役开始前不久才完成。根据信号词汇手册,终于准许舰队司令拥有主动权,对于教范》所规定的某项具体机动用意向做地执行。
结语
如果舰长对不了解他们的司令的意图,即便促来解决这个间不能获得胜利们不让也是用经营举行会议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会议中国的其部下讨论可能发生的战斗局势以及采用什么战术来对付这些局势。这就是所谓“纳尔逊手法”,这样做便把他的舰长们组成一个得力的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