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特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1956年主席乘飞机失联,返回后对刘亚楼
TUhjnbcbe - 2024/10/25 20:03:00

前言

自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到全国各地视察的行程也愈发得多了起来,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毛泽东出行大都是以乘坐火车专列的方式,极少去乘坐飞机。

据他的机要秘书谢静怡所述:“有一次,主席曾对我谈到过此事,说‘乘火车可以掌握主动权,想停就停,想走就走,可以停下来下车去看看,或者找当地领导谈谈都行’,这就是主席不爱乘飞机的真实原因。”

当然极少乘坐飞机不代表毛泽东未乘坐过飞机,而就是在这极少的数次飞行中,毛泽东还曾经历过几次令人提心吊胆的“空中历险”。

“要坐中国人自己驾驶的飞机”

年4月,毛泽东提出要去广州视察工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不在路上耽误太多时间,毛泽东决定此次广州之行乘坐飞机,这也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乘坐飞机。

早在年,空军就成立了华北空运大队。后来华北空运大队与北京西郊机场合并,组建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独立第三团,直属军委空司领导。

在第三团刚成立两个月的时候,就首次执行了送邓小平到昆明、成都等地的专机任务,且完成得非常顺利。

年7月,又首次执行完成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从广州到柳州会见越南共产党领袖胡志明主席的任务。同年,又圆满完成了缅甸、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领导人在国内的访问任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独三团已经承担起了国家专机的职能,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逐步走向一个辉煌的时期。

本来有这些屡次成功的经验,这次的专机任务自然也不是什么问题,但是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在接到这一任务时,还是顿时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就在一年前,周恩来总理再去印度尼西亚参加万隆会议时,台湾特务就在他乘坐的飞机上安放了炸弹,导致机毁人亡。幸亏周恩来临时乘坐了另一架飞机,才逃了一劫。

在如此危急的情势下,刘亚楼怎么敢让主席再去乘坐飞机冒这个险呢。他向毛泽东建议可以乘坐专列或者乘坐苏联顾问团的飞机,但是却被毛泽东一口就回绝了。

毛泽东说道:“我们有自己的飞行员,为什么要坐外国人的飞机?外国人的飞机我不坐,我一定要坐中国人自己驾驶的飞机。”

毛泽东此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了自己的国家,刘亚楼也没办法,只能听从主席的指示,尽力将一切做到最好,保障毛泽东的安全。

紧接着,刘亚楼便开始亲自部署这次飞行任务。4月30日,刘亚楼将独三团团长胡萍叫到办公室,将这项任务下达了下去。

他郑重地向胡萍说道:“毛主席要乘坐我们空军的飞机,这个任务准备交给你去完成,你看怎么样?有把握没有?”

(图

刘亚楼)

听到如此突然的任务,胡萍的脑子里一片空白,一时间竟不知说什么好。从年起,他就多次为周恩来飞过专机,后来又开辟了非洲航线,为各国领导人飞国内航线。

不管是自己架机,还是指挥专机,思想、技术、组织及地面保障方面,胡萍都做到了万无一失,这也是刘亚楼选中他执行此次任务的一个必要原因。

不过尽管能力在线,听到要为主席亲自服务,胡萍的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担忧的。看出了他的顾虑,刘亚楼解释道:“原来中央考虑让主席乘坐苏联顾问团在北京的那架飞机,由苏联飞行员驾驶,但主席不同意。”

胡萍不解地看向他,刘亚楼继续说道:“因为主席说我们有自己的空军,有自己的飞行员,他不想坐外国人的飞机。所以这个任务只有你们来承担了,今天才请你来商量这件事。”

胡萍听到这句话,心中顿时充满了信心,他坚决地表示道:“既然毛主席一定要坐我们的飞机,我们就一定能飞出中国空军的志气来,司令员放心,保证安全圆满的完成任务。”

因为是毛泽东的首次飞行,中央十分的重视,接受了任务,就立刻开始了繁忙且精密的准备工作。

首先第一项任务就是为毛泽东挑选出最好的飞机,当时空军有两种型号的运输机,里-2和伊尔-14。

伊尔-14是从苏联引进的一种新型飞机,性能要优于前者,而且速度也比里-2每小时要快公里,不过由于飞行员对其性能还不够熟悉,保险起见,刘亚楼中央选择用里-2方案。

里-2是小型飞机,只能承载十几位乘客,这个型号的飞机虽然速度相对慢一些,但是装备在部队已经有五年多了,性能稳定,飞行员们对它的掌握也更全面一些。

(图

毛泽东乘坐的里-2)

经过仔细的检查和试飞后,工作人员选出了两架状态最好的里-2作为毛泽东此次出行的专机。

两架飞机,一架为主,一架为副,由副机为主机开路,随时提供航行情况,如若在航行途中主机出了什么故障,也可以立刻让毛泽东转移到副机上,保证主席的绝对安全。

“你们都很年轻啊”

确定了飞机后,就是人员的选择。作为一个职业的飞行员,心里稳定、目标明确、时刻牢记“安全第一”是最基本的条件,而挑选出来的专机组的成员也都是思想好、作风正、技术硬的人员。

经党委认真研究后,决定由团长胡萍亲自担任机长,飞行员为陈锦忠,领航员张振民,通信员柳昆尚,机械师舒执章。

完成了这些工作后,中央警卫局的负责人汪东兴又专程去机场进行了一番检查。检查到客舱设备时,汪东兴指示:“将床上的软垫去掉,换上大一点的棕垫。”

几番折腾,棕垫还是无法安装上去,汪东兴又道:“改成木板床也可以,要把尺寸加长一点。”紧接着,修理厂连夜加工木板床,这才为毛泽东布置好了卧室。

5月3日,风和日丽,晴朗少云,天气十分的舒适。一大早,空军副参谋长就到达机场执行专机任务前的试飞。

仔细对飞机、发动机以及各项设备、舱内情况进行了检查后,专机停在停机坪待命。

没一会儿,刘亚楼就到达机场,正式下达了任务:“今天毛主席坐专机,这是对我们空军最大的信任,你们要拿出最大的本事。”

机组成员虽然早就知道这次航线任务,但是对于乘坐的领导却是一无所知,听到是毛主席要乘坐,所有人的心情都不由得紧张了起来。

刘亚楼继续说道:“今天的天气很好,很适合飞行,但我唯一担心的就是怕你们太紧张出错。你们千万要谨慎小心,冷静沉着,就像我平常坐你们的飞机一样,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圆满完成任务。”

说完,刘亚楼走进机舱又进行了最后的检查,看到桌子上的扑克象棋,刘亚楼赶忙让他们收起来,说毛主席不喜欢。

一切准备就绪,众人安静地等候在飞机前,开始等待着毛泽东的到来。大约7点30的时候,一辆黑色吉姆车缓缓开了过来,所有人都不自觉的排成一列,紧张的等待着毛泽东的出现。

车子在机翼外侧缓缓地停稳,一位年轻人率先下车,绕至车身另一侧,将车门打开。一只穿黑色布鞋的脚落在地上,紧接着,毛泽东那张熟悉的脸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他身材魁梧,面色红润,穿着一身灰色的中山装,整个人都显得神采奕奕。一下车,毛泽东就迈着轻快的步履径直走在了飞机前,仰头观望着飞机。

刘亚楼司令员紧跟身后,向毛泽东介绍:“主席,这是一架苏联制造的里-2型飞机,这种飞机安全性很好,起飞、平飞都比较稳,这架飞机也已经飞行五年多了。”

紧接着团长胡萍小跑到主席跟前致了个军礼,声音洪亮的报告:“飞机已准备好,请主席上飞机!”

毛泽东转过身,走向整齐划一的队列,亲切地与每一位机组成员都握了手,并询问他们的姓名和年龄,最后高兴的说道:“你们都很年轻啊!”

最后报告了一次航线、天气等情况后,毛泽东在罗瑞卿、刘亚楼等人的陪同下上了飞机。由于里-2的飞行速度小,最大航程比较短,所以在飞往广州的途中飞机还会在中途落地加一次油。

在到达武汉的4个小时里,刘亚楼总是时不时就跑到驾驶舱里了解情况,得到一次次的肯定回答,他才终于放了心回到了客舱。

看着天空碧蓝,广袤大地、一片葱绿,毛泽东的心情也十分的愉悦。在飞机准备降落至武昌南湖机场时,毛泽东突然来到了机舱内。

坐定后,毛泽东便开始默默地注视着飞行员的操纵动作,本来飞机是自动驾驶的,但出于安全考虑,胡萍便一直和陈锦忠轮流人工操控着。

静静地观看了半天,毛泽东不懂其中的奥秘,便开口询问道:“这是做么子事?”看着毛泽东的眼神,柳昆尚答道:“操纵飞机转弯。”

飞行员收油门时,毛泽东又问:“这又是做么事?”“减小飞行速度,和汽车收油门一个道理。”

一路下来,飞行员的每一个动作都被毛泽东问了个遍,直到飞机降落在南湖机场,他才罢休。在机场加了油,吃了饭,稍事休息了片刻后,飞机再次向南飞行。

过了湖南长沙,天上的云逐渐多了起来,飞机上下晃动,颠簸得十分厉害,众人都担心毛泽东会有什么不适,但一看,毛泽东还在淡定自若的看着书。

毛泽东的反应无疑是大家的一针强心剂,尽管看不见机场跑道,但是两位飞行员还是凭借着高超的技术将飞机平稳落了地。

将近8个小时的飞行,毛泽东的脸上没有一丝疲态,待飞机停稳,毛泽东起身走下飞机。在和广州前来迎接的领导握手时,毛泽东高兴地说到:“还是坐飞机快,当天就到了广州。”

旅途遇险,毛泽东淡定自若

在广州停留了将近一个月之后,专机组再次飞往广州接毛泽东回京。5月30日,飞机启程降落在了长沙,毛泽东畅游了湘江。

5月31日,毛泽东乘机飞离长沙去武汉。接近武汉上空时,毛泽东又兴致勃勃地走到了驾驶舱内,团长胡萍指着飞机外面,告诉毛泽东前边就是武汉市,下面就是武汉长江大桥。

毛泽东聚精会神地观察着正在修建中的长江大桥,一粒粒桥墩耸立在江面上,加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人群,让毛泽东不禁感叹:“好看!好看!”

不一会儿,飞机就要降落,为了确保毛泽东的安全,只能先回到客舱休息。在武汉,毛泽东畅游了三次长江,还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虽然意犹未尽,但也不得不继续返京。

6月4日下午,飞机从王家墩机场起飞,一路向北。本以为一路平原,飞机定会畅通无阻安全到达,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在快到达北京时,飞机却遇上了最让人忌讳的雷雨天气。

飞机飞至河北衡水上空时,前方突然黑云滚滚,一大片乌云如同高山一般压在了航线上,大片积云雨即刻落在了毛泽东乘坐的主机前。此时的副机已经飞了过去,只有主机被雷雨云阻断了航路。

看着乌云滚滚,雷电交加的鬼天气,机组人员的心也提了起来。要知道雷雨云是垂直发展达数千米的云层,一旦误入云层,飞机就算不被雷击得七零八落,也会被掀个底朝天。

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前行便要飞跃云层,但根据里-2飞机的性能,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图

罗瑞卿)

排除了这个方法,驾驶员当机立断决定绕开雷雨云,改变原定航线。频频闪电下,飞机开始剧烈地颠簸起来,罗瑞卿不放心,便到驾驶舱询问情况。

胡萍和领航员指着天气图,向罗瑞卿分析着他们的结论:“积雨云只是局部对流,不是大范围的系统,我们不进入雷雨区,完全可以避开危险。”

有了结论,两位驾驶员就开始了各自的操控。他们紧握着驾驶杆,尽量保持着飞机的平稳,沿着积雨云之间的缝隙,飞机小心翼翼地飞行着。

虽然此时全国的飞机都已停运,没有了撞机的风险,但是雷电的干扰却一直存在着。为了不让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时间过长,以免燃料耗尽,他们几乎是贴着云边飞。

强大的雷电干扰让飞机上的无线设备失了灵,已经回到北京西郊机场的刘亚楼与主机失了联系,急得暴跳如雷,不明情况的众人只能焦头烂额的等在指挥塔前。

指挥员满头大汗,对着无线话筒扯着嗓子大喊着,都快喊哑了却也没听到毛泽东专机的一丝回应。

此时的毛泽东还在专心致志的看着书,看起来丝毫不受影响,工作人员劝他休息休息,毛泽东却只是淡淡的摇了摇头。虽然他的嘴角在笑,但工作人员也看得出来,飞机的颠簸还是让六十多岁的他感到不舒服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底下的人在焦急的望着上空,飞机里的人也在努力的控制着航线。改道河北沧州,又转向正北后,飞机总算是顺利地出现在了北京的上空。

在见到毛泽东飞机的那一刻,所有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半个多小时的失联,每个人的心几乎都在嗓子眼跳着,久久不能平稳。

随着隆隆的巨响,飞机缓缓地停了下来,刘亚楼急忙打跑着冲到了飞机门口,嘴里还念叨着:“哎呀!我的脑袋都掖在裤腰里哪!”

机舱里的人员不明所以刘亚楼的这句话,一旁的指挥员哭丧着脸解释:“与你们失联了半个多小时,没有任何消息,刘司令员一直在我耳边催,差点毙了我!”

几人惊魂未定的听着指挥员这一顿输出,心中也不禁感到后怕。刘亚楼又对胡萍说道:“刚才我真有点担心呀!”

胡萍回答道:“开始我们也有点紧张,后来仔细观察了情况,认为可以绕过去。”刘亚楼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要好好总结经验,以后毛主席还要坐你们的飞机。”

谈话间,毛泽东也从飞机上走了下来,虽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颠簸,但毛泽东看起来还是神采奕奕的。

(图

毛泽东刘亚楼)

他微笑着向众人招手:“同志们辛苦了!”刘亚楼赶忙上前握着毛泽东的手:“主席可吓死我了!”

看着刘亚楼满头大汗的样子,毛泽东微笑着打趣:“不要紧,雷公打不到我毛泽东,你还骗我说空军没有好的驾驶员,这下我可揭穿了你的鬼把戏了。”

话毕,毛泽东又特意上前与机组的成员们一一握手告了别:“同志们辛苦了!祝你们腾云驾雾,在暴风雨中成长!”

后来,毛泽东又多次乘坐专机,团长胡萍和机长蔡演威也都直接参与了指挥飞行,虽然也遇到过几次危机的情况,但在众人的努力之下,毛泽东还是一次次的被他们平安带了回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1956年主席乘飞机失联,返回后对刘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