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一旦离开市场,所谓的经济可能将大打折扣。近期的哈雷摩托撤出美国,远赴海外市场投资建厂就是最直接的注脚。不仅如此,在这一过程中,全球对美国制造业历来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们,似乎正在等来他们坐收更多渔利的好时机。
图片来源mediaford这个时机就是他们趁世界经贸的乱局,在此前基础上,大举涌入他们认为最大最具有商机的市场当中。以汽车制造业为例,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德国大众公司7月9日表示,该公司旗下的Seat品牌寻求在年至年间进入中国市场,而且可能入股大众汽车中国合资公司JACVolkswagen。该公司及其Seat品牌已与中国合作伙伴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另据路透社7月10日报道,德国大众已经同意与中国一汽轿车、国汽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合作开发电动交通、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大众汽车计划年在中国销售万辆新能源汽车。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公司计划在中国推出大约40款本地产的全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动车,品牌包括大众、奥迪、斯柯达、西亚特(SEAT)品牌,以及周一宣布的与江淮汽车(.SS)所组建新合资公司的产品。“到年大众汽车将联合中国合作方,提供大约亿欧元,用于电动交通、自动驾驶、数字化和新出行服务等未来课题,”大众汽车称。
值得注意的是,宝马公司近日也表示,已同意与中国合作伙伴华晨中国进一步扩大双方的合资公司BMWBrillianceAutomotive(BBA),以提高产能。BBA将在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的铁西和大东区扩大两处生产设施,使产能在年达到52万辆宝马品牌汽车。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合资公司也将向中国以外市场出口BMWiX3电动汽车,这是宝马汽车周一与华晨中国签订的框架协议的一部分。
尽管德国汽车巨头再次纷纷加大涌入中国市场的生产力度,看起来是常规的商务合作,但从长远来看,经济意义或远超人们的想象。首先,是创造了更多在中国市场上的就业机会;其次,是通过品牌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更大程度地扩大原有的市场份额;第三,德国企业巨头与中国相关企业将更大规模合力扩大出口,通过上述宝马电动汽车的出口计划就可以洞察。总而言之,这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
图片来源TheFiscalTimes相形之下,美国的汽车巨头此刻可能已感到惴惴不安,我们知道,美国经贸在制造业领域的打击目标历来包括德国的汽车巨头。而像美国的通用、福特、包括近年兴起的特斯拉等公司的对手几乎是德国汽车和日本汽车。也就是说,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可能就是类似上述德国汽车巨头与像中国等具有购买力的大市场深度融合。无独有偶,美国部分汽车的市场已严重受损,就以特斯拉为例,最新的关税举措或将使特拉斯面临的关税升至40%,上周末特斯拉在中国的网站上将汽车价格上调了近20%。
这都意味着市场客户的大幅度流失,因为电动汽车的选择是可以多元化的。不过,目前来看,这一情况似乎又有了新的转机。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斯拉将在上海建立一座工厂。预计此举将提振特斯拉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销量,但时机恰逢美国企业面临将工作岗位留在国内的压力。特斯拉将独资建设的这家工厂规划年产能为50万辆,特斯拉首席执行长马斯克(ElonMusk)日前在上海签署了这份协议。特斯拉将为外国汽车厂商开辟先河:在没有当地合资伙伴支持的情况下,在中国建立工厂和供应商网络。这恰恰说明了制造巨头对市场的高度重视。
另据路透社数周前报道,美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商福特汽车勾勒出一项规划,较之前宣布的计划更快地削减成本和提高利润率,其中包括在北美放弃越来越不受消费者青睐的传统轿车车款。福特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韩恺特(JimHackett)告诉投资者,公司运营正进行”意义深远的侧重点调整”,并可能退出无利可图的业务。分析认为,福利此举一方面是针对美国人汽车消费习惯进行的生产调整,同时,也是在应对美国经济保护举措的一个方案,显然,在面对生产与市场的双重困扰,福特的轿车业务从北美撤出,而转向其他有所需求的市场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图片来源Chron我们在去年就提出美国汽车企业在中国的市场或将受到德国等汽车巨头挤压的观点,而德国汽车、日本汽车似乎又可以因为美国经贸举措间接受益。事实上,汽车制造和前面提到的摩托车制造仅仅是美国制造业的冰山一角,亦如美国自行车制造商肯特集团CEO阿诺德·卡姆勒曾表示,“我反对任何形式的关税壁垒。美国经济对美国制造业的帮助应该落到实处,否则会伤害到美国的制造业公司。”尽管美国经济去年提出了包括减税在内的一系列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举措,但目前看来,美国制造却被泼了一大盆冰凉的冷水。(完)